新闻动态

博业体育(中国)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专题栏目(八)

党史专栏.jpg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万山红遍》


1925年,毛主席重游橘子洲头,面对充满生机的山川秋色,他心潮澎湃,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长沙》。上世纪60年代初,画家李可染取毛主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词意,创作了国画《万山红遍》。

image.png


李可染,中国近代杰出的水墨画家,1907年生于江苏徐州。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后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任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邀任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1954年以后他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在于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品有《万山红遍》、《北国风光》、《千岩万壑》等。

此图以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意而绘,为其巅峰时期作品,该画在2000年11月台湾举办的李可染画展上展出,并被收录于画展的画集中。自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可染。


image.png


《万山红遍》画面整体以红色调为主,溪瀑、红枫、房屋和群山层层递进,排山倒海的气魄给予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相比于传统中国水墨,这幅画作有两个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构图上,李可染突破了元明清以来很多山水画构图中大幅的留白,采用了顶天立地的构图方式。巍峨的山峰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以此凸显出群山之气势憾人。第二点则在于万山红遍的“遍”字。这幅画以墨为底,待墨色充分表达之后,再采用大面积的红色覆彩。如此大面积使用朱砂,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中屈指可数。

此外,李可染先生为了打破大面积红色带来的沉闷和压抑,在画面左侧层叠的山峦之间画出了树木与瀑布,白色的飞瀑、溪流以及掩映的瓦屋,在互相呼应中构成了奇妙的生命律动,使观者能感觉到气息的通透,流露出透人心魄的灵气。画面前景中描绘的红色树木如同剪影一般,将“光”与“色”进行巧妙结合,是红色使用纯度最高之处,这巧妙点出了毛泽东所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意。而李可染先生在整幅作品创作完之后,又将此句作为题跋,书写在画面的右上角,成为该画的点睛之笔。这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先生60年代追求的艺术理念,同时也彰显了其为祖国山川立传的艺术理想。